跑步|跑步時怎麼補充水分?4 個實用技巧大公開!
你知道嗎?跑步一小時會流失約一大寶特瓶的水量!一場馬拉松比賽,更會消耗掉近 4 公升的水量!到底跑步時該如何補充水分?還有哪些補水地雷要避免?快把這 4 大避免脫水的實用技巧學起來吧!
身體由至少 60% 的水組成,這也是為何補充足夠水分對你的健康如此重要,尤其從事跑步這樣的高強度且長時間運動,體內水分的每日消耗量自然會增加,那麼到底該如何避免脫水呢?
跑步時的肌肉收縮,會同時為你產生能量和熱能,此時身體便需要透過出汗發散這些熱量以調節體溫,並導致你在跑步時流失大量水分。一位馬拉松跑者在一次比賽中,平均會流失 4 公升的水份!跑步 1 小時平均會流失 0.5 至 1 公升的水份,若跑步強度較高或天候不佳,有時甚至可能會流失高達 2 公升的水分,並造成脫水現象。
因此在跑步時,首先一定要記得 多補充水份!因為當體內水分重量每減少 1%,你的體力會減少 10%!不僅影響你跑步的表現,更會產生其他負面影響,如心率加快、疲勞、頭痛、頭暈、肌肉損傷、和肌腱炎等。
除了多補充水份,喝對時間也很重要,以下是幾個喝水的關鍵時間點及要領:
- 跑步前:跑步或比賽前 1 小時,一定要喝水,但記得別喝太多,20 至 30 cl 的水就夠了。
- 跑步期間:別等到口渴才喝水!那是身體已經開始脫水的警訊;跑步時,規律地 小口飲用 10 至 15 ml 的水,如果可以,設定腕錶每 15 至 20 分鐘提醒你喝水,不要等抵達休息站時才喝水。
- 跑步後:跑完步後補充流失的水分非常重要;你可以透過測量自己跑步前後的體重,計算需要補充的水量;建議你將跑步時減輕的體重,乘以 1.5 倍(須考慮跑步時補充的水分),就能大概得知需要自己需要補回多少水量。
怎麼知道身體補回水分了沒呢?
一般來說,胃部 1 小時只能吸收 75 cl 的水;也就是說,身體完全補回水分是需要時間的,因此強迫自己一次喝太多水,這是沒有意義的,你可以在睡前檢查自己尿液的顏色,若尿液顏色清澈,代表你已經補回白天流失的水分啦!
出汗時也會流失鈉、鉀、鎂、鋅等礦物質,也稱為電解質,它們是平衡你體液、神經、肌肉和血液的關鍵角色!這也是為何在跑步的過程中補充 等滲透壓飲料、能量膠、或果凍 來補充電解質也是非常重要的!
如果你跑步不超過 1 小時,那麼喝水就夠了;但如果跑步超過 1 小時,可別忘了在過程中補充電解質,這能讓你在訓練時擁有好體力;你不妨試試氣泡水,它相較一般的水含有更多礦物質(能量飲品亦可),也能幫你排出跑步時體內產生的廢棄物。
1. 不要在比賽時才第一次吃能量飲料或食物,訓練期間就該嘗試,以確保你的消化系統能夠適應。
2. 避免含有大量果糖的軟性飲料和果汁,或是太冰的飲料,都可能在跑步時造成腸胃不適。
3. 最後,別搞混運動能量飲料與其他「能量」飲料,「能量」飲料含有興奮劑,不適合跑步時飲用;運動能量飲料,則符合運動員補充消耗體力時的營養需求。
補充水份對你跑步的表現至關重要,對於健康更是不可或缺!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這樣很麻煩,但隨身攜帶小水壺可避免跑步超過半小時無法補充水份,像是使用水壺腰帶和腰包,都讓你更舒適的帶著補給跑步,好好補充水份,為你的下一趟跑步旅程加油吧!